林立中

+收藏:http://lizho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央视《写意人生》——林立中
2011-09-25    浏览(856)    作者:福建文化艺术网转载    来源:林立中 官方网站
上集

?

【字幕】中国闽西

?

【画面】实景叠画《早春图》《早春三月》《节节高》

?

【导语】闽西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片红色土地。2010年新春,胡锦涛主席在古田用竹节敲响了“年年好、节节高!”向全国人民送去新春的祝福。

闽西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俊贤辈出、独秀神州。华喦、上官周、黄慎、伊秉绶等前贤在中国艺坛卓为典范。这里的书画家们承先贤之遗风,接山水之灵气,涌现了不少翰墨名家。在这批名家中,以画竹子而饮誉海内外画坛的著名书画家林立中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林立中的老家在漳平市赤水古镇,专家评论他表现毛竹的画法是“统领画坛300多年来的经典——《芥子园画谱》中还未曾见到的。”

赤水镇是一个气候宜人,灵秀荟萃的美丽家园。600年前郑和下西洋,与郑和同为正使的大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王景弘也出生这里。举目四望,到处是青松碧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园和果园。远远望去,片片白墙黑瓦隐约在古树竹林之中,在墨灰色的山峰映衬下,一幅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跃然眼前。就是一位画家用朴实的情感记录下这青山绿水中的点点滴滴,这里是他的故乡,他的根在这里。

?

【简介】林立中,字宗项。号墨立、竹邻,别署竹邻居士。1962年生于福建漳平市赤水镇。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从师于沙孟海、潘公凯、朱颖人、叶尚青、周哲文、陈挺、曾贤谋等。

?

【解说】观林立中书画,有如风雨摇曳,大风和风,暴雨细雨,笔墨在风雨中运行,或浓或淡,或疾或缓,如四时更替,自然生成;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

【解说】林立中是个深深痴迷艺术的人。他的从艺道路可分为这么几个历程。

他是在福建接受的艺术启蒙,尤其是在省城福州从军的四年间,他受到了多位国画名师的指点,因此他当时的画作具有造型充实,画面丰富或色彩强烈的地域特点。

?? 林立中是以《虚心向上》的墨竹画探路画坛的。那是在1982年,他以清新淡雅、洒脱自如的艺术风格,征服前来观评的行家里手,一举夺得全军书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这是他在艺术征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同年被福建逸仙画苑、庐山画院聘为画师,遂得“战士画家”的美誉,当时他刚年满二十。

?

【采访1】请林老师回忆当时脱颖而出得奖的情景。您当时心情是怎样的?

?

【解说】《虚心向上》的墨竹画既是他对国画艺术的献礼,亦是他对画竹情感的真实表达。林立中从小爱画竹,竹一向为他心目中所钟爱。因为,竹画在他少时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床头画、门帘画、大堂画、炉灶画、瓷瓶画、碗碟画……父辈对竹更是亲切有加,他出身于山林竹海,依竹为命。他从小种竹、画竹、刻竹、依竹、护竹……把竹融入生活中。

?

【采访2】您的故乡是什么样的风景,让你对画竹如此情有独钟呢?

?

?【解说】据说在林立中12岁的那年,他为了看竹,独自一人跑到离家十余里的钓竿岩看竹,天黑了,竟也忘了回家,当亲朋邻里找到他时,只见他趴在那里静听什么?起先人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当他们得知只是为了静听竹笋拔节的声音时,乡亲们哭笑不得地骂他:“竹痴!”

?

【采访3】据说您12岁那年为了看竹发生过一些趣事,能给我们讲讲您为了看竹、画竹发生的这些趣事吗?

?

【解说】林立中对竹子有一种难言的亲密之情。他自幼无师自通地画起竹子,粗壮的竹子总是给他一种力量的感觉。竹子在他脑中有人间的阴晴或冷暖之感受。看到挺拔之竹给他一种高风亮节,虚心自持之感;看到霜雪压在郁郁葱葱的竹林时,给他是宁折不屈,刚强正直,“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能毁其节”之豪情。

?

【采访4】竹子种类很多,您钟情于所有种类的竹子吗?

?

【解说】林立中认为竹子浑身是宝,而且长年翠绿,不畏严寒与贫瘠,只要有一点水份与泥土,总能奋发向上,但并不傲视于人,无论是成年翠竹,还是当年笋竹,总是虚心向上。为此,他为自己取了个“竹邻”的名号。

?

【采访5】您觉得竹子的那些气节和精神最值得您喜爱?并且名号取为“竹邻”呢?

?【解说】他说:“自己虽然不能做到像竹子那样挺拔向上,但做个竹子的友邻总是可以吧?!”由此,立中对竹子情有独钟,长年以竹子为倾诉对象,笔耕不缀,功底也日见深厚;同时也把自己近年来发表在各报刊的文章与各画展中获奖的作品收集于《竹邻闲集》,形成了一部厚厚的作品大观。

【解说】1986年,他的作品《幽谷泉声》被武汉黄鹤楼收藏,标志着他的艺术之旅又跃高了一级台阶。1988年。是林立中从艺道路上的“非常”里程,他幸运地进入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得到了美院众名家的口授身传。

?

【采访6】您是在什么契机下进入中国美术学院深造的呢?入学后过的学习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

【解说】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期间,他的作品明显地带有“闽派”和“浙派”相融合的痕迹。如他当时创作的《湖边老屋》、《万古》等系列作品,既很好地保留了丰富、端丽的“闽派遗风”,又大胆揉进了空灵、洒脱的“西子格调”。这些作品在杭州举办的个人画展上一露面,就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它们显示着立中的艺术创作又向更高的层次跨越。

【采访7】在学院学习期间,对您个人有哪些影响?(个人思想、画风方面有哪些影响)

?

【解说】林立中的国画师法自然,广揉国内外名家风格与技法于笔端,大胆泼墨,勇于创新,意境隽永,不落旧套;所画山水花鸟无不入木三分,让人看了如临其境,美不胜收。或过目难忘,或有所悟;但立中更善于画竹。十余年来,他勤磨苦砺,精益求精;在博览群书的同时,爬山涉水,游历大江南北,访天下之名师,采天地之精华,终于独辟蹊径,渐使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淡雅清新,挥洒善变、朴实逼真、的艺术风格。他的竹画更是削繁就简,疏密相间,浓淡相宜,颖妙成趣;有时看似廖廖数笔,却又竹影横生,妩媚婆娑,清脆欲音;正可谓:虚怀向上,清新典雅,拔节有声;丹青天成,自成一家。

【采访8】您在您的艺术创作中孜孜追求,不断创新,那么您创作追求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呢?您想向人们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

?

【解说】最近几年,从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林立中书画选》、《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丛书—林立中兰竹精选》、《中国名家画集-林立中》等画集看到,他创作的作品《年年好、节节高》、《春讯图》、《飞雪梅花图》、《风清骨峻》等,无论是作品的笔墨运用、造型变化,还是画面的结构经营,都着实更趋成熟,更具现代感。它们像在用无声的语言悄悄告诉我们,林立中的艺术道路再次跨上了新台阶。

【结束语】林立中现为闽西日报美术摄影部主任,他编著的《砚边散记》,围绕一个新闻摄影记者又是一个美术作者的眼识与感受,记录身边的人和事。这本书的创作,既是林立中个人对学术观点的综合性总结,亦是生活性随笔的真实记忆。一个书画家作为摄影记者的生活是如何的?除画笔之外,他用摄影方式记录下了哪些感人至深、触动心灵的故事呢?

?

? 下集

【导语】震撼人心灵的风景,有时候是一种无形的或喜或悲的氛围,有时候是一件简简单单的景物,有时候又是几件事物的组合,有时候是特定氛围下的特定事物,有时候是元素间的和谐力量感染你,有时候又是元素间的背离力量冲击你。林立中在用画笔记录下一道道风景线的同时,也选择了用摄影的方式抓住一个又一个精彩感人的瞬间。

?

【解说】林立中作为一名优秀的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记录生活点滴的摄影记者。他编著的《砚边散记》是一部关于书画、摄影艺术方面及林立中生活随笔的综合性短文集。该书共收入林立中感受经典、彩墨时风、砚边人物、艺苑杂谈、生活散记、影里故事、立中彩墨等7个部分的文章约30万字。

?

【采访1】请您介绍一下《砚边散记》,谈一下它的创作原由以及内容。

?

【解说】林立中现为闽西日报美术摄影部主任,他艺路较宽,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理论以及油画、版画、漫画等均有涉猎。现如今,他在用画笔记录下无数完美瞬间的同时,又用相机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新的感动。

【采访2】您是一名优秀的书画家,您的书画作品涉猎广泛,您用画笔记录下无数完美瞬间。那么,您为什么会选择摄影的方式来继续记录呢?

?

【解说】在《砚边散记》中,能够看到一位军旅画家的成长历程,感觉到一位农村赤子行走的足迹。林立中出身漳平赤水一位画匠之家,小时耳濡目染,接受艺术熏陶。入伍后经过解放军这座熔炉的磨练,特别是在一次次画展中,得到许多长辈、师长的提携,包括得到吴作人、李可染、刘海粟、朱颖人、沈鹏等大师的指点,书画艺术大增。

【解说】军营生活带给林立中太多惊喜、太多收获、太多感动。只有到过兵营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铁”、“血”、“汗”三字的真正含义;只有来到战士中间的人,才能懂得谁是最可爱的人。30年前,林立中就在这“大熔炉”里“炼造”过,他与军队有“缘”,因此,他知道军人的天职。当年在军营里炼造的那一幕幕场景,至今时常在他的脑海闪现,也成了他人生中的向心力、主航标。

?

【采访3】林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入伍的?请您回忆一下当年军营的生活。

?

【解说】30年前打开收音机,常常收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现在是对台湾广播。台湾同胞早上好!……”每每收听,林立中的内心都情不自禁涌起豪迈之情,并渴望着祖国早日统一。当时林立中年满18岁,入伍到台湾宣传广播战线的宣传科里。1979年叶剑英委员长签发的《告台湾同胞书》也给他这名肩负使命的前线战士新的启示。

??? 那时的他,风华正茂,灵感时常在生活中突然迸发。林立中要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伟大的时刻。因此,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形式——版画来表现我军将士对台湾宣传的纪实画面。

?

【采访4】您当时收听到这段广播时,内心有怎样的触动?为什么要创作版画作品《佳音》?(请您回忆第一幅版画作品《佳音》的创作。)

?

【画面】版画作品《佳音》? 摄影作品《军汉的“耳环” 》

?

【解说】《军汉的“耳环”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一批战士在烈日下训练的场景。战士在训练中汗流满面、汗流浃背的情景已是司空见惯了,但是林立中这张用逆光捕捉战士刻苦训练的背影,背影战士流出的一滴滴豆大的汗水特别的闪光透亮。这滴闪亮的汗珠,是战士刚毅的展示,也是林立中对军营生活的情感抒发。

【采访5】您当时看到战士耳朵上的汗水,心情是怎样的?请您和我们聊聊《军汉的“耳环” 》这张作品的创作过程。

?

【解说】艺术需要悟性,更需要学养。立中的书画与他的阅历、修养、努力、磨砺及自己的身心特质分不开的。立中为人豁达、坦然、重感情。林立中感恩父母,为他取得一个好名字。立中,“中庸”也,自此,冥冥之中,他在学习国学一文上,在为人处事上,总是“中和”为上,一分为二,以择“中”为善。林立中的父母是开明的人,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看他从小涂涂抹抹,对画着迷,总想“后浪推前浪”,一代强似一代,一直默默的支持着林立中进行书画学习。

?

【采访6】林老师,请您和我们介绍一下您的父母是如何支持您学画的?

?

【解说】林立中的书画“缘”于父亲。父亲从小学民间手艺,只读过一年私塾,就出门谋生,乡土的浸染,情感的熏陶,使他成了乡里的土“秀才”。木工粗活、细活,他“一肩挑”,琴棋书画,毛笔漆刷,他挥洒自如。

?? 2006年农历十一月初七,是林立中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林立中敬爱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永远的离开了家人。父亲的突然去世,使毫无心里准备的立中感到非常震惊。

【采访7】您父亲的病逝非常突然,您当时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人,心里一定震惊坏了。您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你有哪些影响?

?

【解说】父亲是林立中的榜样,在林立中心里,父亲的和蔼可亲与开明宽容,是他心中永恒的阳光。现如今,林立中也是一名父亲,他在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质的同时,更具有一种人性的真、善、美的品德。

?? “爸,去牛排馆吃一餐好吗?”这是儿子对林立中提出的请求。可是林立中却不吃牛肉,每每都没能满足儿子的要求。

?

【采访8】您为什么不能满足儿子小小的要求呢?

?

【解说】林立中崇尚牛的奋斗精神,牛的灵性。他的身上同样具有这种朴实灵动的奋斗精神。他有时酒酣性至,信笔涂来,不受拘束,或书或画,篆笔中锋,笔墨苍劲,龙走蛇游,一气呵成。林立中的画得益于他的书法功底,他的书体多变,行草隶篆兼融,干笔如秋风枯树,湿润含春雨带露,既有现代书法的豪放、不拘,又有传统笔意在扎实、章法,从林立中多变的画风、书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在艺术人生道路上的不断探索、追求。

【结束语】林立中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传统和创新精神,致力研究,学而有得。以笔墨简、造型新奇,他将传统精神熔于自己的创造个性之中,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具有原创意味和信息,传达着一种建立于传统之上有现代人文情怀,既能冲击观者灵魂,亦能振奋精神。

??? 绘画、书法、摄影、文学、新闻等都有涉猎的林立中,用丰富的阅历沉淀生活,用多视角的眼光欣赏生活,用激情悦动的心灵感受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也真诚地期待着,在艺术上不断求索的林立中用画笔和相机为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精彩感人的故事。

?

?访谈人物

朱颖人? 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年林立中大学的导师。

潘公凯? 中央美院院长,林立中在浙美学习时的系主任。

曾贤谋? 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花鸟画协会主席、福建画院副院长,当年林立中在福州的指导老师。

尹向东《王羲之研究》主编、中国王羲之研究会会长。跟踪研究林立中书画多年,特别是竹画的研究。

黄?鼎? 央视鉴宝专家,浙江大学教授,林立中在福州学画和浙江美院时的同学。

沈英艺? 书法家、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总编。

宋长青? 书法家、泉州市宣传部长。曾为部队放映员。

范启麟? 闽西日报总编,与林立中共事20余年的上司。

刘? 远? 漳平市委书记,谈茶、画、花“三乡”文化出人才。

章彬辉? 闽西书画家,与林立中交往多年的墨友。

潘水华? 漳平(厦门)商会会长,林立中学生。

刘金珠? 林立中的妻子,漳平市图书馆馆长。

林识小? 林立中的儿子,厦门大学美术学研究生。

标签:央视《写意人生》——林立中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